题型分布

  单选题 材料分析 写作 合计
职业理念 4×2分 1×14分   22分
职业道德 4×2分 1×14分   22分
法律法规 8×2分     16分
文化素养 9×2分     18分
基本能力 4×2分(逻辑、计算机) 1×14分(阅读) 1×50分(写作) 72分
合计 58分 42分 50分 150分

教育观

教育观思维导图

教育观思维导图

素质教育的内涵

口诀:提素个性创两全

  1.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
  2.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
  3.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
  4.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
  5.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重点的教育

实施途径

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

  • 宏观——国家政策保障
  • 中观——新课程改革的推进——新课改的教学观
  • 微观——学校具体改革措施

新课改的教学观

口诀:学习过人

  1. 教学从“教育者为中心”转向“学习者为中心
  2. 教学从“教会学生知识”转向“教会学生学习
  3. 教学从“重结论轻过程”转向“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
  4. 教学从“关注学科”转向“关注人

材料分析题:

答题结构(总分总)
总:评价(表明态度和看法)
分:论点+结合材料阐述

  • 首先,分论点1+(分论点解释)……。材料中,……
  • 其次,分论点2+(分论点解释)……。材料中,……
  • 再次,分论点3+(分论点解释)……。材料中,……
  • 最后,分论点4+(分论点解释)……。材料中,……

总:照应开头,总结启示答题格式

例题

题目

上课铃已经响起,本该上历史课的七年级(2)班,教室里面却空无一人。原来在上节历史课时,秦老师讲授了先秦时期的历史,同学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,但由于书本文字的限制加上年代久远,很多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理解得不够透彻。秦老师决定带领全班学生走出教室,到博物馆去感受这一段历史。在博物馆中,有的同学看着甲骨文出神,有的同学看着原始人使用的石器而讨论得异常激烈。秦老师也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。参观结束时,秦老师对大家说:“今天的历史作业就是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,以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对先秦时期的了解。”课后,每一个同学都提交了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。问题: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秦老师的做法。(14分)

解析

  • 带领全班学生——面向全体学生
  • 走出教室去感受历史—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
  • 以你喜欢的形式——培养个性和创新精神
1.教育观9句话选3~4点最突出的,同时考虑内涵和教学观。 2.多答不扣分,但耽误时间

秦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。

  • 首先,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。材料中,秦老师面对同学们没有深刻理解秦朝历史的问题,带领全班同学去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,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。
  • 其次,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。材料中,秦老师没有墨守成规地只是把教学放在课堂中,而是把课堂移到了博物馆,带领学生在博物馆感受历史,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,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理解。
  • 再次,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。材料中,秦老师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提交作业,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。
  • 综上所述,秦老师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,启示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,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。

学生观

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的内涵

学生观思维导图

口诀:两独一发加两全

  1. 学生是发展的人
  2. 学生是独特的人
  3.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

学生是发展的人

  1.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
  2.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——进步,可塑性
  3.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——容错

学生是独特的人

  1. 学生是完整的人
  2.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——学生有差异,教师因材施教
  3.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

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

  1.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——尊重学生的想法

    •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(后面单独讲)
    •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——进步,可塑性
    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——容错
  2.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——让学生自主学习

    • 学生是完整的人
    •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——学生有差异,教师因材施教
    •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
  3.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

    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
    •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——尊重学生的想法
    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——让学生自主学习

案例分析

  1. 学生是发展的人——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,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。

    正例——看到潜力、可以进步;容错。

    反例——不相信学生可以进步;遇到学生犯错就打骂。

  2. 学生是独特的人——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,学生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异。

    正例——因材施教(个人独特做法,不同人差别做法)

    反例——忽视差异。

  3.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——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;学生是学习的主体。

    正例——学生有自己的想法;学生可以主动学。
    反例——拒绝采纳学生的想法;一味满堂灌。

  4. 促进全面发展(只看成绩而忽略其他)

  5. 教育公正,面向全体学生(一视同仁,机会均等,反例:区别对待个别学生)

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

只考单选

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

  1. 具体表现: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。
  2. 教学启示:循序渐进,不“揠苗助长”“陵节而施”

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

  1. 具体表现: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总体特征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
  2. 教学启示:不能搞“成人化”教育

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

  1. 具体表现:同一方面不同速,不同方面不同步(发展速度)
  2. 教学启示:适时而教,抓关键期

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

  1. 具体表现:身身互补,身心互补
  2. 教学启示:扬长避短

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

  1. 具体表现:个体,群体。常考例子:人心不同、各如其面。千人千面,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;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  2. 教学启示:因材施教

答题模板

该老师的做法正确/错误,遵循了/违背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,值得学习/有待于改进。

  • 首先,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,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,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。材料中,教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
  • 其次,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,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。材料中,教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
  • 再次,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,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。材料中,教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
  • 最后,教师应该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做到教育公正,面向全体学生。材料中教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
  • 总之,作为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发展XX。

教师观

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

口诀:建研放促(见盐放醋

  1.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,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

    案例表现:教知识,启发教学;进行品德教育

  2.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,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

    单选:编写教材,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教具

  3.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,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

    案例:研究教学问题,形成认识

  4.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,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

    单选:走进社区,开展社区教育

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

口诀:尊引反合

  1.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,新课程强调尊重、赞赏

    案例表现: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严,夸奖鼓励

  2. 在对待教学上,新课程强调帮助、引导

    案例表现:启发教学

  3. 教师在对待自我上,新课程强调反思

    案例表现:自我反思

  4.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,新课程强调合作

    案例表现:与学科老师/家长合作

要点

  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
  •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
  •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
  •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
  •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,新课程强调尊重、赞赏
  • 在对待教学上,新课程强调帮助、引导
  • 在对待自我上,新课程强调反思
  •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,新课程强调合作

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

单选

  1.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

    复杂性

    • 目的的全面性

    • 任务的多样性

    • 对象的差异性

      创造性

    • 因材施教

    •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——教学有法,但无定法

    • 教育机智——突发事件创造性

  2.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

    • 时间的连续性——从早到晚
    • 空间的广延性——校内到校外
  3.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

    • 长期性:培养人才周期长
    • 间接性:通过培养学生创造价值
      时间连续:教师工作时间长VS长期性:人才培养时间长
  1.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

    •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

    •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

      eg:学高为师身正为范;师德是一面镜子;桃李不言下自成蹊;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

  2.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

    •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

    • 教师劳动的群体性

      eg:桃李满天下

教师专业发展

  • 关注生存–关注人际关系(同事、学生关系)
  • 关注情境–关注成绩、班集体,备课等
  • 关注学生–关注差异、学生层次

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

口诀微观专反

  1.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
  2. 开展微格教学(录视频)
  3. 进行专门训练
  4. 反思教学经验

教师职业道德

二、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(2008年修订)

  1. 爱国守法—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
  2. 爱岗敬业——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
  3. 关爱学生——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
  4. 教书育人——教师的天职
  5. 为人师表——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
  6. 终身学习——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

关爱学生

  • 关爱谁—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,尊重学生人格,平等公正对待学生。

  • 怎么爱——对学生严慈相济,做学生良师益友。

  • 爱什么——保护学生安全,关心学生健康,维护学生权益。禁止——不讽刺、挖苦、歧视学生,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。

材料分析考点:*爱全体学生、爱学生身心、不侮辱体罚***

教书育人:

教书——遵循教育规律,实施素质教育。

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,因材施教。

育人——培养学生良好品行,激发学生创新精神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禁止——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。

材料分析考点:*因材施教、培养品行、不唯分数***

为人师表

  • 对待自己——坚守高尚情操,知荣明耻,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。衣着得体,语言规范,举止文明。

  • 对待他人——关心集体,团结协作、尊重同事,尊重家长。对待诱惑——作风正派,廉洁奉公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。

  • 禁止行为——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。材料分析点:注意言行举止、尊重同事和家长、不收礼、不举办辅导班

职业道德答题模板

出题方式

问题:请从教师职业理念角度,分析材料中“我”的教育行为。

问题:请从学生观的角度,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。

问题:请从教育观的角度,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。

问题:从教师观的角度,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。

职业理念答题技巧

总——评价

简单版本:材料中的教师践行了职业理念的要求,值得我们学习。

详细版本:材料中“我”的行为符合职业理念中素质教育观、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要求,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,是值得提倡的。

分——分析

(一般情况三观都有,最少会出现2观的内容)

  • 首先,教师的行为符合/违背了教育观的要求。教育观是XXX(9条里选2条明显的),材料中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(材料概况抓关键行为)
  • 其次,教师的行为符合/违背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的要求。学生观强调(以2独1发为主,全面公正为此),材料中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(材料概况抓关键行为)
  • 最后,教师的行为符合/违背了“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的要求。教师观在教师角色上认为教师是XX,在教师行为上强调教师是,材料中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。(材料概况抓关键行为)。
总——总结

因此/综上所述,作为一名教师应该XXX(好总结突出行为,坏改正即可)

职业理念答题模板